查看原文
其他

金融业当下要“All in AI”吗?

王璐 金融时报
2024-08-23
如果说2023年是生成式人工智能(AI)的元年,那么,2024年则是其应用涌现的一年。《2024年金融业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报告》对生成式AI发展前景做出预测,“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席卷金融业,释放新的生产力,赋能银行数字化转型,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全球金融业的格局。”对于金融机构运用AI需要具备哪些能力以及如何实施规划,《金融时报》记者专访了BCG波士顿咨询全球智库资深顾问孙中东。

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处于四期叠加的特殊时代


《金融时报》记者:请问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目前处于什么阶段,在此发展阶段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?

孙中东: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到今天,已经到了四期叠加的特殊时代。

一期信息化,是指系统替代手工,实现效率提升。20世纪末,金融行业开始探索信息化建设,到2013年,绝大多数业务的电子化信息化程度已经高度成熟,目前信息化已经到了末期。二期移动化,是指手机替代网点,打造高效、便捷、简单的客户体验。智能手机快速普及,金融行业大力开发移动端,目前移动化是在成熟期。三期开放化,是指开放替代封闭,延伸服务,实现无处不在、无缝流畅的客户体验。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2017年开始发力开放银行,现在处于成长期。四期智能化,是指数据替代经验,实现高度个性、智能的客户体验,现在还在探索期。目前数字化转型的整体发展态势是四期叠加,这四个阶段是有定义的,可以很清晰地区分出来。招行和平安走在前列,它们的信息化、移动化、开放化已经非常成功,现在的重点是如何面对市场,怎么做营销,怎么做经营。当前,金融业面临的最大挑战,就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到来。本来金融业在探索智能化,现在一下摆在面前了,再过三年、五年,跑不出来的金融企业即使是在牌照保护的前提下也会面临生存危机。

金融业运用人工智能的策略


《金融时报》记者:如果银行等金融企业要全力投入人工智能(All in AI),请问运营模式框架是什么?

孙中东:“全力投入人工智能”运营模式主要从四个方面定义。

第一是人员与流程。人工智能大模型落地对企业的人工智能能力、人才需求和交付模式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。目前来看,市场上主要存在四种潜在的运营模式。一是许多大型公司的起点:非集中化。该模式下,没有核心人工智能部门,没有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标准化流程,主要承接本土化的临时人工智能项目。二是中心人工智能作为 “促进者”的模式。该模式下,业务单位/职能部门牵头执行,中心人工智能提供咨询和建议并进行协调,提供基于需求的支持,中心人工智能拥有维护全球人工智能工具的能力,有更专业的资源来支持业务单位或职能部门的项目。三是中心人工智能作为 “执行者”。该模式下,中心人工智能部门拥有大部分人工智能资源,更成熟的业务单位或职能部门拥有精选的人工智能人才,业务单位或职能部门利用中心人工智能部门的大量资源执行工作。第二和第三种模式可以称为“联邦模式”,是大多数大公司在实施人工智能战略后实施的模式。四是许多规模较小或有特殊需求的公司完全集中的运营模式。该模式下,中心团队容纳并培训大部分人工智能资源,中心人工智能维护人工智能用例和相关请求的整体视图,负责定义标准并确定最佳实践。金融业应该选择联邦模式为妥。

第二是潜力,需要从构思、选择、实施、运营四个方面挖掘人工智能潜力,达到稳定的运营状态。构思方面,要制定合理的人工智能投资组合战略,识别优先次序的业务案例中的关键要素,并为客户制定管理人工智能计划的接收流程。选择方面,要对用例优先级进行排序 ,确定优先级排序框架和关键决策。实施方面,明确试点或示范项目的审查执行进度和批准运营流程。运营方面,要清楚持续监控价值实现的流程。

第三是政策,需要一个全面的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框架,以确保合乎道德和合规地使用AI技术。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战略需要在多方面制定合理的制度框架,首先建立管理委员会制定政策和指导方针,并负责人工智能伦理道德小组的人才培训;其次,需要对关键流程进行控制监测;再次,要善于利用代码库和软件工具,不断完善技术平台并提高复原力;最后,要规范员工认知和行为准则,培养直言不讳的企业文化。

第四是平台与合作伙伴,人工智能平台将为技术和业务利益相关者提供服务,需要考虑数据科学家、商业领袖、工程经理、应用团队、平台团队和人工智能使用案例小组等多用户需求。

《金融时报》记者:请问金融业当下需要在人工智能领域全力投入吗?

孙中东: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。第一,四期叠加,智能化是共同目标。我们站在这个时代回头看,会更容易明白为什么金融业到这个阶段特别需要生成式人工智能,跟数字化转型是什么关系?目前我们所处的四期叠加状态使得每家银行处在不同的位置。现在很多银行担心手机银行不好用,开放银行没有做好,信息化的短板还在补齐。这时候特别需要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里跑出来,起码不能落伍,等领先银行在人工智能跑出来的时候,对没跑出来的银行将会带来巨大的冲击。

第二,人工智能是全业务全流程覆盖的。波士顿咨询公司出了一本白皮书,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可以贯穿银行前、中、后台各个环节。而现在一些专家对数字人是不认可的。因为专家的观点是数字人很容易就被GPT所取代,没有太强的行业属性,GP现在没有来得及做这些功能,但是下一个版本很容易就被把你取代掉了,银行需要做垂直场景,做大模型在银行的应用是最好的选择而不是做大模型本身。

第三,从人工智能为银行带来了降本增效的角度来讲。从市场、营销、渠道、产品研发的角度来说,行业内较为领先的金融企业会在投顾、客户关系管理、风险合规等层面都进行探索。银行对内肯定要讲成本和效益。以一家2万人规模的银行为例,我们做了一个测算,如果薪酬总包是20亿美元的话,在各个岗位如果大模型都充分利用,根据现在的预判,在营销、技术、编码、风控、运营、信贷等岗位上,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助手,大概可以节省1.5亿美元的成本。也就是说,多余的人可以转岗到更需要人力支持的岗位上去。从这些方面看,人工智能在金融业领域的应用并非单一的,而是各个层面联动的。


点击阅读原文,了解更多


大家都在看

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、新闻发言人王春英接受《金融时报》记者采访
警惕!这22款APP(SDK)被官方通报
任德奇发声!
来源:金融时报客户端
记者:王璐
编辑:刘能静
邮箱:fnweb@126.com
关注金融时报公众号 看更多独家新闻资讯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金融时报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